• 标题
  • 内容
  • 简介
  • 基层科协
    当前位置:主页 > 基层科协 >
    临期食品可以在公益中发挥余热
    发布:  字号:正常   阅读:发布日期:2022-07-01 19:58
      那么临期食物安全吗?不少人心里仍然会有这样的疑问。华东理工大学FDA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少伟表示:“临期食物不等于过期食物,在保质期内正确贮存,质量和安全性没有问题,能够定心食用。”
      
      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一家临期食物超市内,记者发现,今年5月出产的、保质期为8个月的盒装瓜子,原价24.9元,在超市内为7.9元出售;今年8月出产的、保质期为12个月的薯片,原价12.8元,现价为4.2元出售。超市内的不少产品距离保质期都在3个月以上,有的日用品乃至还有两年以上的保质期。
      
      此前,我国对于食物保质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范。2011年5月13日,国家相关部门对预包装食物的保质期做出如下定义,即预包装食物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,坚持质量的期限。在此期限内,产品完全适于销售,并坚持标签中不必阐明或已经阐明的特有质量。2012年1月27日,原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明确要求,食物经营者对行将过期的食物应向顾客作出夺目提示,即到保质期临界期限的食物需求告之顾客并单独出售。
      
      在购买预包装食物时,顾客曾经垂青安全,现在更垂青养分。那么食物在接近保质期时,在养分上是否会“打折扣”呢?中国社会科学院食物药品工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指出,很多顾客担心,随着时刻的延长,食物的结构和养分含量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。从相关规定来看,在保质期以内,不允许食物存在这一问题,这是法律对食物质量的基本要求。
      
      “网购临期食物时,我一般不会购买自己不熟悉的品牌,很多食物买了之后也会很快吃完。”大约四个月前“入坑”临期食物的顾客吴佳慧告诉记者,尽管经常购买临期食物,可是自己仍然比较慎重,根据网友们的经验总结出了合适自己的购物“攻略”。“我一般会选择像麦片、自热火锅、方便面等简单保存的食物,也会买一些牙膏、洗发水等日用品。有的食物,比如说冰激凌、海鲜等速冻食物,对贮存条件要求较高,对运送、保存等环节是否存储到位还有一些忧虑,所以我买得比较少。”吴佳慧说。
      
      张永建指出,一些临期食物对保质期有一定的约束条件。比如说,有些食物在贮存条件上要求坚持特定温度,假如没控制好温度就会导致食物蜕变。这些特殊的贮存条件,在一般消费中也应该留意。
      
      临期食物尽管不是过期食物,在行业发展中,食物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仍然需求强有力的监管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了科普短视频《临期食物,能够买吗?》。相关专家提醒顾客,临期食物常常有较大折扣优惠,但购买时仍应按需购买,不要囤积,以免过期蜕变形成食物糟蹋;临期食物买回家后,最好在保质期内吃完。假如食物过期,出现胀大、异味、霉变等情况,应当丢掉。